在昨天举行的第十七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深圳市机器人产学研资联盟正式发布了中国首个区域性机器人行业白皮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年)》。

经过半年多的意见征集和修订,此次正式发布的白皮书对深圳机器人发展政策与策略进行了更加明晰的分析,并通过统计机器人企业数据,解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与市场竞争状况等,挖掘潜在市场、应用服务热点,预判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趋势和规模。

深圳涉机器人企业逾3000家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底,深圳拥有专业机器人企业达到200 家;通过拓展业务,开始涉足机器人及智能产品领域的企业超过3000 家;各类品牌机器人代理商达到150家,产业规模约为480亿元, 全产业增加值约为168亿元。

目前,深圳机器人企业主要有三个类型,第一个是专业机器人企业,其主营业务为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这类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初期,没有形成规模;第二类是通过拓展业务开始涉足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大型企业,多是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目前比较成功的方式是通过并购专业的机器人企业加快发展,如新时达收购众为兴,智云股份收购吉阳自动化等;第三类是国外品牌的代理商,特别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现阶段仍然是国外品牌产品垄断深圳市场。

深圳机器人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500万元以下,所占比例为46.77%;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17.74%,多数为并购企业。

深圳发展机器人产业可从3C领域破局

白皮书分析,深圳机器人产业的产业基础支撑雄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深圳还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生产聚集地,先进制造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

同时,深圳的机器人市场辐射能力庞大,3C行业是继汽车行业之后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3C行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除了电子信息行业之外,物流、黄金加工、仓储等领域均为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而深圳市电子、电气行业的机器人普及率不到50台/万名员工,数量明显偏低,产业需求广阔。因此,深圳发展机器人行业可从3C行业破局。

此外,深圳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目前已组建了全国首个机器人协会,积极开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多传感器融合、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较大突破,机器视觉、智能信息处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白皮书分析,深圳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加快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深圳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浓厚,资本市场活跃发达,金融业规模全国居前,服务能力强,为产业发展提供给了强大的融资服务。

目前,不少企业有发展机器人的需求,但高昂的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制约了中小企业使用机器人。白皮书认为,深圳市可以进行机器人融资租赁商业模式创新,由承租人选定设备,出租人认购之后,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

2020年产业规模或超5000亿元

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纷纷抢滩深圳机器人市场,以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和abb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深圳机器人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深圳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10%-15%。

据了解,深圳目前仅仅布局了机器人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企业能赚钱的业务集中在系统集成上。针对3C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深圳机器人企业还需要实现智能化柔性制造。同时,深圳的机器人企业对下游应用中的工艺了解太少,也制约了行业发展。

白皮书指出,深圳还面临机器人研发人才短缺、应用操作人才短缺、产业技术标准缺乏、缺少能够制定标准的领军企业等问题。白皮书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深圳机器人行业应重点发展柔性智能控制、高精度精细操作、高灵敏的介入感知和友好人机交互等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结合深圳制造产业链优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和软件平台,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示范和应用。

基于2013年重点企业的实际数据及业界的预测数据,白皮书给出了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规模的预测:保守估计总规模将达到3615亿元,增加值将达到1265亿元;乐观来看,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468亿元,增加值达到19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