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近日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机器人时代》。书中,他指出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的时代就要来临,不仅工作会蒸发,社会结构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平常看到的程序化的、重复性的以及可预测的工作”最容易被机器人代替。尽管不少国内外的科幻大片都描述过机器人批量化成为社会工种的场景,可是当有人告诉我们想象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大吃一惊仍然在所难免。时值国内机器人产业伴随着创新理念广泛兴起,马丁•福特所形容的未来有多远?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能否担当重任?

  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长期以来,国内金融市场几乎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前景的风向标,机器人产业也不例外。“今年以来,一直到6月,人工智能、无人机、医学前端智能科技在股市表现很好”,长江证券首席分析师王建这样告诉记者,“即使在经历过年中的‘股灾’之后,这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机器人产业仍然有超出预期的表现,相比其他行业依然有突出的走势”。

  按照王建的分析,“突出表现”是指不少机器人产业的股票价格在3到5个月内就大涨了10到20倍,原本十几元、二十几元的股价一下子上涨到200多元一股。“有些企业表现非常神勇,可能今年2月才进行IPO(首次公开发行),但是到了6月,股价上涨了8倍之多”。当然,一方面,机器人产业股票的该种表现与今年上半年国家A股市场总体狂飙的趋势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王建指出,它也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业创新口号有关。政府释放积极信号后,关涉行业或者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上扬,基本已形成规律。

  可是飞得高,摔得重。近期创业板的市盈率一度从140倍降低到80倍,而领跌的也有不少以机器人制造为主的股票。王建说:“高估值是这个行业的严重问题,前期表现良好并非是实际表现优秀,而是依靠炒作抬高市场行情,因此调整期一到,就原形毕露”。按照他的分析,即使当前股市倾向下行趋势,机器人产业的整体估值仍然高于实际。

  即便如此,一轮又一轮融资并未停止。目前,A股关于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有70至80家。仅2015年上半年,已有华昌达、华丽家族、株洲南车、智慧松德等A股上市公司纷纷开展大手笔并购。此外,智能机器人制造商人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确认已于日前启动A轮融资,预计融资额将达1.5亿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8月,全国机器人产业拟规划投资金额已超过340亿元。

  按照市场分析,智能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对此,王建也表示赞同。他说:“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炒作不是没有道理。当前国内经济处于新常态,各行各业都在调整转型,这个时候,国家经济依然需要先锋军来引领大局。显然,传统制造业,比如家电、汽车、钢铁等,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他们不能担任这一角色。但是与智能和创新紧密相连的机器人,不仅可以绕开人口红利的消释,还能解决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的难题”。

  如此看来,前景似乎确定无疑,一批先锋军的吆喝声也毫不逊色。那么,资本市场之外,机器人产业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扎堆儿却不挣钱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已建、在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将近40家,相关制造企业总数从2013年年初的200余家,猛增至800余家。但是,国产机器人在国内机器人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3%。

  “看国内对机器人的追逐,似乎这个产业非常热门,实际上单纯看机器人本身,这不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栾楠这样告诉记者,“从规模上看,和当初的汽车甚至军用产品比,规模很小”。

  的确,全世界每年的机器人产量只在十几万台的水平。栾楠说:“从比例上看,通常一条生产线上只有三五台机器人,但是这条生产线所带来的电脑或者其他产品的年产量却可以高达十几万单位数目”。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全球份额被日本和欧洲的几家大型企业占据70%,剩下的30%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分割,可想而知,“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再怎么也好看不起来”。

  此外,机器人行业本身也不是利润高的领域。按照栾楠的分析,国内机器人走低端路线,国产工业机器人每台的价格通常维持在10万元左右,就算是中小型进口机器人也不过十几万元的水平。“单价和年产量都明摆着,所以生产低端机器人的公司,年利润能够达到上百万元就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