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描述:
1.概述
车载相机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高精度的相机内参标定是车载相机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既有助于智能驾驶算法效能提升,又能为智能驾驶的安全提供有力的高品质数据。国内标定设备存在精度低、速度慢、体积大等问题,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能够满足产线量产要求的高速高精度车载相机标定设备需求极为迫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公司针对车载相机标定领域的痛点,即在相机实际生产中标定精度不高,使得自动驾驶视觉算法无法准确识别以及标定速度和场地的限制使得无法大批量生产的问题,突破了特殊结构标靶设计、特殊立体标靶设计、增距镜设计、人工智能辅助的车载相机标定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系列化的车载相机标定设备,打破国外技术限制,填补国内高精度高速度标定设备的空白,实现进口替代。产品相关技术已申请知识产权19项,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
2.创新性
(1)通过特征设计的立体标靶同时提高了车载相机标定的精度以及速度,同时通过增距镜的引入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
(2)特殊设计的多边形面片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面片组成,并受三个同心虚拟球面约束,由于特殊设计的几何形体的强约束,为标定算法的优化提供了尽可能合理的初始解,极大地提高了标定参数的精度。
(3)特殊设计的半球形标靶将球面上的各个特征点约束在一个同心圆内,集成在同一个球面坐标系中,强约束可以提供一个好的初始值,提高标定的收敛性,进而提高标定精度。
(4)在精度保证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立体标靶所覆盖的角度范围,使得标靶的覆盖范围与车载相机的视场范围相当,实现拍摄一张或少数几张图即可完成车载相机的标定,大幅度提高相机标定的速度。
(5)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调机、标定计算过程以及标定结果评价,确保设备的高精度和适配性。
3.未来规划
技术攻关方向:(1)多目/多模式标定技术;(2)自适应标定技术;(3)高UPH相机标定技术;(4)标定模型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未来3年通过完善供应链,扩大生产中心,完善营销体系,拓展市场,弥补国内在自动驾驶领域存在标定产能不足的问题。2023年标定设备产能100台/年,预计2026年可实现200台/年的产能目标。
主要性能指标:
(1)标定参数精度:标定精度满足 MobileEye、地平线、Momenta等方案商的技术要求,领先的标定精度评测方案得到行业一致认可。
(2)UPH:Max120。
(3)支持相机模型:Pinhole,Fisheye,Division(FOV≤120°);Fisheye,Ocam,Mei(环视相机),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4)FOV覆盖率:95%。
产品优势
(1)精度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在标定精度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满足方案商、主机厂对相机内参的苛刻要求,评估精度可达0.15%,使得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
(2)性价比优势:除了具备高精度标定能力,产品还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设备价格更为合理,能够为国内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标定设备,同时降低其采购成本。
(3)量产能力解决供应瓶颈: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产品不仅具备高精度、高速度、小型化的优势,还具备较高的量产能力,可为相机模组生产商提供大批量的标定设备,解决供应量不足的问题,满足市场需求。
(4)一体化、模块化、小型化设计,抗环境光干扰。
(5)便于整条相机产线集成,突破增距镜固有畸变等难题,完成设备小型化设计,适合全自动产线集成。
亮点
(1)自主创新的标定算法,完全实现进口替代;
(2)全球首发的小型化标定设备,可节省占地面积90%以上,适合产线使用;
(3)业内头部的标定精度,与众多方案商、Tier1及模组厂进行双盲验证,完全满足方案商以及车厂对相机标定参数的规格要求;
(4)业内领先的标定速度,满足产线大批量生产需求,已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产线量产需求;
(5)行业最高的标定视场覆盖率;
(6)设备一致性以及稳定性强,标定结果的重复性好,被多家主机厂,Tier1及模组厂称赞认可;
(7)高兼容性设计,支持多种FOV模组,同时支持业内普遍使用的所有标定模型,切机速度快,操作简单易用。
应用领域:
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车载摄像头、车载相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