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视智能自主研发的相机调试软件EdgeImaging在六年多以来持续迭代,完善功能,实现了多种触发设定,可调节的参数不仅有测量范围、感光灵敏度、曝光时间、峰值检测灵敏度等拍摄设定,还有无效数据处理、倾斜补正、高度补正、双相机加宽扫描、调整轮廓等轮廓设定,更有位置补正和轮廓屏蔽等2.5D功能,助您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触发设定
EdgeImaging支持连续触发、编码器触发以及外部触发(17号端子)等三种触发模式
连续触发:自动连续激活触发,持续执行采样。选择[连续触发]时,不受理IO触发输入。
编码器触发:以受理输入至编码器信号输入端子的脉冲信号(增量式编码器输出的信号)作为触发。选择[编码器触发]时,应设定[编码器类型]和[触发间隔]。
外部触发(17号端子):通过IO输入端子输入触发,在任意时刻激活触发便可执行采样。
拍摄设定
测量范围
设置传感头内拍摄元件的有效拍摄范围,通过限定实际测量的范围,可以减少拍摄元件的发送数据量和测量时间,增大采样周期。
感光灵敏度
根据测量的物品,从“高精度”和“高动态范围1~4”中选择拍摄元件的感光灵敏度特性。
曝光时间
拍摄元件的最长曝光时间需根据图像效果和采样周期设置,最长曝光时间受已设定采样周期(最快速触发周期)的限制。
峰值检测灵敏度
设定从图像数据转换为轮廓数据时,检测各X坐标的峰值的“检测难易度”。从1~5中选择“峰值检测难易度”,选择5时最容易检测到峰值(灵敏度高),选择1时最难检测到峰值(灵敏度低)。
轮廓设定
无效数据处理(时间轴)
无效数据处理用于抑制环境光等原因导致的突发性数据。
处理次数:设定在轮廓各点中,无效数据连续数点以上才将其视为无效数据(设定范围为0~8)。处理次数≧“无效数据连续数”时,保持同一X坐标近前的正常数据。
恢复次数:设定一旦检测到无效数据后,正常数据连续数点以上才将其视为正常数据(设定范围为0~8)。
处理次数为2、恢复次数为1时的
轮廓数据(同一X坐标的点)
倾斜补正
因补正传感头安装、对象物体或对象物体放置台的倾斜引起的X轴方向的倾斜误差,在补正前的轮廓区域中,选择已知的正确角度的范围,记忆所得轮廓与正确角度的偏差,并根据记忆的偏差信息补正测量轮廓。
倾斜补正的范围为-45°~+45°
高度补正
因补正传感头安装、对象物体或对象物体放置台的倾斜引起的Z轴方向的高度误差。在补正前的轮廓区域中,选择已知的高度差的范围,记忆与真值的偏差状况(补正跨距)。
补正跨距的设定范围为0~2倍
双相机加宽扫描
当1个相机无法在X方向上完全扫描一个物品时,可以使用两个相机扫描同个物品,并把两个相机的轮廓合并成一个进行处理。
合并后将对结合的轮廓实施处理
调整轮廓
原始轮廓既可以进行X轴方向反转和Z轴方向反转,也可以进行X轴方向补正和Z轴方向补正,补正后数据消失的部分变为警报数据。
向X方向/Z方向位移
2.5D功能
在软件的公共设定中,用户可以从3D模式切换成2.5D模式,让可测量的模式更加多元,测量对象更加丰富。
支持的测量对象
测量对象支持的类型
位置补正
如果测量对象的定位出现偏差(位置偏移),那么轮廓的位置也会偏移测量区域,从而导致无法正确执行测量。
位置补正功能可根据出现的偏移量,补正测量区域的位置,包括θ补正、X补正、Z补正以及特征点补正,从而能够进行正确测量。
轮廓屏蔽
轮廓屏蔽是指忽略屏蔽区域内的轮廓数据,不让其参与测量处理。主要应用于排除影响测量的部分干扰,如轮廓数据不影响测量也可以不设置轮廓屏蔽。
根据位置补正设定,补正区域的位置
EdgeImaging还有更多创新亮点和辅助功能等你来体验,深视智能也将为更多的客户在降低人工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客户经营效益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