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可以在人群中将你认出来。虽然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保障了人的安全,但也窃取了人的隐私,甚至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并操纵我们。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2015年10月号报道,即将到来的技术对我们隐私的侵犯或许让人无法想象。我们已经创造出可以识别人脸的信息程序,它能够在万千人中找到特定的人。还存在这样的软件,它保证人们在特定网络上注册人脸以后,就可以从取款机里提钱或者遥控启动汽车。这还只是开始,因为识别我们表情、从而发现我们的喜好或者精神状态的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先进。我们会一直被监控吗?我们不再是无名氏了吗?现在先不要为这些不适担心,因为人脸识别是一个有利于我们的强大的工具,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的便利。

  准确识别我们身份的摄像头

  报道称,虽然大部分仍靠人力检测,但是人脸识别机器已经在美国多个机场应用,用来识别旅客的身份。它采取自动柜机的方式,使用非常简单,屏幕会告诉用户使用步骤。首先将护照的芯片交给读卡器,然后机器证明个人数据是否正确,最后旅客站在柜机摄像头前拍照,很快系统就会将照片与存在护照芯片中的照片比对,判定两者是否匹配,最后机器会打印一张证明,用户将这张证明交给海关就可以了。现在这个识别系统还在试用阶段,因此用机器识别人脸还是美国各大机场繁琐的安检程序中的一道内部程序。然而,很快这项技术就会简化程序,提高身份识别的便捷程度。用假护照旅行将不再是可能。

  假冒身份是让警方头疼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机场。任何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的身份识别程序都有可能被破坏。密码、用户名以及编号等,都存在被黑客攻破的可能性。从这方面来说,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最令人担忧。

  不变的密码

  西班牙FacePhi公司从事人脸识别软件开发已经有8年,公司创始人哈维尔·米拉表示,最理想的是利用我们自身拥有的、不会随年龄而改变的、深记脑海中的东西作为安全保障和密码。该公司最近与西班牙对外银行玻利维亚分行签署了合同,以便为银行客户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该软件将首先提供给退休人员,这样他们的退休金就不会被冒领,然后将扩展到网上银行所有用户。FacePhi公司开发的专利软件包括一套再识别系统,即使用户因为年龄和体重等原因脸型外貌有所改变,机器也能将他一眼认出。米拉解释说,“无论我们是戴了眼镜还是剃了胡子,家人和朋友们总是能认出我们来,因为他们的脑海里记录了我们很多的形象,可以很快将我们认出。我们的技术运作原理也相同,你登记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被识别”。

      复制我们表情的电脑黑客

  如果你的脸被作为密码,那么它会被盗用吗?从技术上来说,一切都是可能的,不存在100%的安全。人脸模式包含一些元数据,例如时间密码,如果有人能够破解这个密码,就可以修改人脸元数据,那么原先的人脸模式也就失去了意义。

  西班牙的人脸识别研究从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FRAV)恩里克·卡韦略博士领导的人脸识别和人工视觉小组工作为出发点。FRAV多年来一直借助自身或者欧盟资源开发人脸识别系统,例如检查司机状况的边境自动化管理或道路安全管理等。卡韦略说,“现在我们想更进一步,例如发现假冒人脸。想象一下你有一个运行良好的人脸识别系统,但是只要根据你的脸型加上一个3D面具,你不会有所觉察。或者说你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取钱,但是黑客偷走了你的人脸数据。你可以更换你的信用卡或者卡芯,但是不能换脸。我们要设计的系统是以生物指标群为密码,只有你用你的脸才能进入”。

  为什么企业和政府要开发生物识别系统呢,安全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可望收获更多成果的一个领域是罪犯搜索。在这方面,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刚刚为我们展示了道路,利用“下一代识别系统”(NGI)将一名潜逃19年的罪犯科扎特抓捕归案。这个系统可以把公共摄像头捕捉到的照片和FBI数据库中的罪犯照片进行比对,在这个案件中,系统发现科扎特在1996年拍摄的照片与一张申请延期的驾照照片吻合,从而发现了他的踪迹。

  NGI系统包含将近1.25亿个指纹、2400万张警方照片,可以比对文身、瘢疤或声音。但是使用图像的不仅有警察和政府,还有私人企业,这一点引发了保护隐私争论。很多人将这种大规模的图像搜集视为对隐私的一种威胁。

  如果说比对两张固定图像的生物特征技术是已经被突破的挑战,那么在茫茫人海中通过摄像头找到某个人是人脸识别系统正在全力攀登的另一高峰。在这个开发领域中,西班牙公司Herta Security已经脱颖而出,在4月份洛杉矶的金球奖颁奖礼的安保措施中应用了该公司的软件,以防明星粉丝或不速之客破坏典礼。

  有些节目需比对数百万数据

  为了安全目的,Herta Security登记了大约40张可能会在典礼上制造问题的嫌疑人的脸。这是为了监视聚集在红毯周围的人山人海,筛选可疑分子。软件实时扫描人脸,提取脸部参数,然后与数据库的模型进行比对。如果有50%以上的吻合,系统就会提醒操作者,工作人员将亲自对嫌疑者进行确认。

  在金球奖颁奖典礼期间,这个名为“生物监视”的全球最快脸部识别软件,实时进行了1250万次比对。Herta Security表示,该识别软件在“有眼镜、头巾或帽子等东西局部遮挡脸部,或者脸部表情有变化以及灯光或摄像难以捕捉脸部细节”等情况下也能运作。现在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到赌场(发现黑名单人员)、大型仓库(监视盗贼)或者体育赛事上(搜索体育流氓)。

  下一个挑战:从表情识别人的心态

  人们普遍认为,脸部表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正因为此,脸部识别系统的下一个挑战即是,从我们的表情而非外貌判定人的心态。如今这方面的先进研究已经在美国诞生,像Emotient、Affectiva和Eyeris等公司致力于开发通过人脸识别人的心理活动的软件。为了阐释人的感情,这些软件同样需要模型。为此上述公司借助了美国心理大师保罗·埃克曼的研究成果,埃克曼用了40多年时间将微表情分类以研究它们表达的情感,他的“面部运动编码系统”收集了5千多种面部运动,并阐述它们的感情含义。

   在获得埃克曼的允许之后,上述公司正在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商业运用武器。例如Affectiva公司表示,通过在80个国家录制的240万段视频,收集了70亿种表情在数据库里。因为并非所有表情都是一样的,卡韦略说,“文化差异增加了表情研究的难度,例如我们西班牙人比日本人笑得更开怀”。Affectiva公司表示,他们在编制表情和情感目录时发现,女人比男人笑得更多,南非人是世界上表情最外露的人。

  但是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呢?实际上现在对它的开发应用非常多。例如Affectiva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的手机视频聊天软件,能够通过用户的对话显示他们的情感。而圣迭戈大学正在试用一款感情识别软件来测试刚刚接受阑尾炎手术的儿童的疼痛程度,纽约警方则利用表情研究软件来完善问询调查。

  但是对这方面研究成果最感兴趣的还是营销和广告市场。目前,仅Affectiva的软件就已经被约1400家公司应用,用来测试人们对新上市产品、电视广告以及电影预告片等各种刺激的反应。

  附加:专家称人脸识别技术市场前景超过千亿

  银行取款,安检通道……在刷脸时代“如果您丢了身份证,”24日,中国国家安标委生物特征识别联盟专家成员王海增在珠海接受记者采访,他提起身份证读卡器伴侣“人脸比对仪”项目时称:“别人不可能冒用你的身份证。”

  智能设备与“互联网+”专家高端对接洽谈会23日至25日珠海市召开,曾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朱军、中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邓伟文、李兴斌等近30名人才赴珠海洽谈落户合作事宜。

  24日召开的会议上,一批包括智能驾驶项目、新一代汽车智能行驶模拟仿真软硬件平台产业化、超低功耗WIFI芯片项目、身份证读卡器伴侣“人脸比对仪”项目、食品质量全过程认证等高新科技项目集体亮相。

  “人脸比对仪”主要运用在银行、安检等领域,王海增称:“还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是网络购物、网络开店、例如支付宝,手机刷脸开屏幕都是很大的应用。”

  “预计在三年、五年之内,如果人脸和证件系统快速普及下来,出行等都会出现很大改变,”王海增充满憧憬说,这是一个千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市场,仅人证识别设备市场大约是五百亿元规模,集成软件和服务市场“大概是三千亿元规模。”

  中星微电子集团公司工程副总裁朱军当天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谈到该团队三个月前开始研发的超低功耗WIFI芯片项目时称:“拿日前发生的天津大爆炸事件来说,如果在集装箱里面都加上芯片和传感器,及早把温度和压力数据传到监控方,就能采取预先的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朱军称,传感器成本可以控制在二十元,采用该技术可以提前发现山体滑波、凌晨洪水、森林火灾等事故迹象,方便在发生天灾时及时疏散撤离人群。

       由美国硅谷的海归博士组成智能驾驶项目团队、及邓伟文博士牵头的新一代汽车智能行驶模拟仿真软硬平台产业化项目均引起了珠海风头企业、及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关注。

  据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伟辉介绍,珠海自从率先全国出台《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等政策后,招才引智成效显著,截至当前,来珠海发展的归国留学生达6000多人,创业人员超过600人,其中包括2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伟辉补充说:“目前又有20余名‘千人计划’专家年内会到珠海发展。”

  “互联网+身份”:人脸识别需求最广泛

  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网晴网联合主办的“‘互联网+身份’创新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人民银行科技支付司原司长陈静、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原局长顾建国等人士出席了论坛,就基于网络身份识别的互联网服务安全保障、网络身份识别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互联网可信环境建设等金融安全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胡传平认为,“互联网+身份”主题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安全、以及呼吁大众关注隐私保护的三个需求。倪光南则指出,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行业影响深入,并提出了网络安全构想的八个方面,即战略高度、国家统筹、加大力度、突破核心、自由安全、攻防兼备、体系产业、以及链条经济。

  关于网络身份识别与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的关系,陈静表示,目前网络身份金融服务的需求必然会推动身份识别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而应用市场的需求又将推动身份识别技术及产业不断发展。同时,他还指出,分析网络身份识别对“互联网+”的实践具有重要性,也需要相关技术的安全性。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总经理严则明强调,没有密码技术就没有信息安全。他指出,在数码世界,“身份即设备”,网络身份标识eID的推出,旨在建立网络社会与实体社会自然人身份。“eID作为最有可能改变互联网生态圈的利器,现正以每天十万张的速度在全国发行,产业链已经打通并即将规模化应用。”他说。

  eID(Electronic Identity)是指“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是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开发,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用于在网络上远程证实个人的真实身份。

  在远程身份识别技术呈现多分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山世光指出,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身份识别技术中,市场需求最广泛的是人脸识别,但其技术尚在不断完善与提高中。

  在公安部大力倡导eID服务的背景下,基于eID的网络身份识别已经投入了市场应用。比如,任子行公司研发了与eID相结合的SD KEY,旨在解决移动端的安全问题;奇虎360与金联汇通则联合银行推出了“eID贴卡支付”服务,可以帮助用户避免快捷与安全难以兼顾的问题。此外,安保泓物流联盟推出的eID+物流的解决方案则是用于物流保险与物流信用贷款领域。

  人脸识别无人机亮相电子展

  2015中国(成都)电子展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消费电子展在成都开幕,吸引来自全国600多家企业到场参展。七大主题展区中,展出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人脸识别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

  据了解,该电子展是亚洲电子展览联盟五大成员之一,已经在成都举办多届,是西部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交流平台。本届展会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军民融合”为主题,共设有电子元器件、测试测量、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物联网、智能终端、创新创业七大精品展区,展出面积2.2万平米。

  在在此次展会上,人脸识别技术(又称“刷脸技术”)亮相成都。刷脸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最大特征是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

  无人机也在此展会中备受关注,本次零度品牌将携带首款大众消费级无人机Xplorer(探索者)系列无人机进行现场展示。探索者无人机拥有自研飞控、三轴云台,1080P摄像头,内置WiFi图传加上菱形切割等领先技术及工艺。其不仅有专业的无人机的功能及性能,同时要比专业无人机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及充满趣味。

  据有关分析机构的预测,未来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需求市场估值将达到460亿元,市场的消费总额将会翻倍,无人机行业也将实现前所未有的持续增长,民用无人机的购买量开始攀升。专家介绍,刷脸技术可以与无人机结合,让无人机拥有“机器之眼”,实现智能化。

  与往届不同,今年新增的智能终端及创客产业展会,智能终端展区将展示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无人机、可穿戴产品及解决方案、智能终端等行业热点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客产业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吸引超过50个创业企业、创客团队到现场展示自己的最新研发成果,同期还有创客设计大赛等活动。

  据悉,本届电子展由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博览局协办,整体呈现西部电子信息行业完整产业链,满足业界产品交流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