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机器视觉企业和中国本土的机器视觉企业(不包括代理商),已经超过200家。产品代理商超过300家,专业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超过70家,覆盖全产业链各端,并且我国工业机器视觉企业数量保持在每年20%的增长。
尽管国内工业机器视觉企业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总体竞争格局来看,国外的工业机器视觉制造商具备从核心软硬件到系统集成的产业链优势,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而国内工业机器视觉行业起步晚,大多制造商集中在技术含量和价值量相对较低地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和设备组装上。
根据数据显示,国内机器工业视觉排名前二十的公司营收约占中国整体市场规模37%左右,未来还有大幅度上升空间,随着贸易战的打响,国内工业机器视觉企业也在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尚未形成具有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
底层开发是工业视觉价值最高的部分,核心软硬件的成本占据工业视觉总成本的80%。在底层开发方面,尤其是工业镜头、工业相机、底层软件系统等技术壁垒高,利润率高的部分,国外企业有着深厚的研发背景和技术优势。
国内企业在光源和图像采集卡领域上价格和生产优势明显,但市场容量较小。鉴于机器视觉行业未来大有可为,国内厂商也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向安防等视觉相关行业向工业领域渗透,向高价值硬件布局向上游核心零件部延伸等。
光源行业竞争激烈,国产化充分
光源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国外较大的光源厂商有日本CCS和美国Ai等。国内的光源行业起步较早,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具有性价比优势。目前来看,光源成为我国工业视觉产业链国产化最充分的一环,主要厂商集中在江浙沪和东莞地区。
上海的纬朗光电在光源市场占有率和核心零部件研发中保持品牌优势,今年5月份,通过双创众投基金公司引入基金投资,并落户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逐步实现总部职能转移。在光源和控制器上纬朗光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著名机器视觉上市公司大恒科技担任高管的曹峰加入纬朗光电成为高级合伙人。凭借行业的品牌地位和客户积累,纬朗光电已经具备了搭建良好的机器视觉整体解决方案平台的基础,有望成为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佼佼者。
高端工业镜头依赖进口
国产镜头在光学指标上已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仅在低端市场较为成熟,高端工业镜头还要依赖进口,我国进口的工业镜头大多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老牌镜头厂商,技术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在高端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
国内厂商虽然在工业镜头领域发展迅速,但大多体量较小,产品性价比高,走低端市场路线。但也有一些企业能提供全系列镜头,涉足高端产品,应用于华为、富士康等企业的生产检测线中。和国外工业镜头厂商相比,国内镜头厂商还有些差距,但以能基本满足工业视觉系统的基本要求,在品牌知名度和高端市场份额中还有待提升。
工业相机市场由欧美品牌主导
工业相机技术门槛高,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内小的生产商难以和国外知名品牌竞争,国内厂商也在做新的突破,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国外品牌厂商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布局较早,所以国内工业镜头市场以欧美品牌为主导。
图像采集卡技术发展成熟
国内企业在图像采集卡领域发展较早,许多企业都是从图像采集卡领域进入机器视觉行业的,因此在技术上不存在瓶颈,发展较为成熟。
从2010年开始,大量的工业相机出现,让图像采集卡市场迅速压缩,目前部分应用仍需要图像采集卡,但市场规模不大。
机器视觉行业在中国发展十多年了,但相比于国外品牌厂商,仍有很多的不足。未来对于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