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消息,昨日晚间,海康威视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2.71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4亿元,同比增长9.66%;基本每股收益0.49元。

其中,上半年机器人业务表现抢眼,营收5.4亿,占总营收的2.24%,同比增长46.48%;机器人产品毛利率为49.8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4%;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1.74%,海康方面解释是因为机器人业务保持快速发展。2019年度海康机器人业务营业收入为8.14亿元,这是首次披露了机器人业务单列收入。

培育创新业务,注资机器人领域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截至目前已经全球有3万多名员工,其中一半是研发人员,在国内有32个分支机构,在境外有38个分支机构,业务基本上覆盖了全球重要的地区,营业收入由2002年的3千万人民币到2018年498亿人民币。在杭州滨江、重庆、桐庐有三大生产基地,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规模,可靠性优先的原则,海康早期就建立了比较好的质量控制体系。

海康威视包括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两大部分,目前,海康威视在着重培育其创新业务板块梯队。海康威视机器人、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海康微影等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海康消防、海康睿影等新创业务加入创新业务板块,创新业务的发展梯队逐渐形成。

据悉,海康机器人是海康威视工业领域的创新业务公司。海康威视曾在2014年时,组建了机器人团队,并在2016年成立了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探索智能制造,开拓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等领域方面的新业务,海康机器人的营销网络在中国大陆设立了11个办事处,利用办事处的机制,能够更加快速便捷服务各位合作伙伴。

海康威视明确表示计划在财务上支持机器人业务,公告显示,公司拟向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机器人)提供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财务资助,具体资助金额将根据海康机器人实际业务需要提供;有效期为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3年,额度(余额)在有效期内可分批循环使用。

两大主力产品,针对刚需布局机器人领域

海康机器人有两大类主打产品,分别是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

机器视觉主要定位为硬件和通用算法的提供商,产品则分为智能相机、工业相机。针对工业相机,海康将其分为工业相机高达30万到1.5亿分辨率的,基于X86和VPU平台的,可满足视觉应用、读码的三大类。

周兆培表示:“海康提供通用算法平台,无需编程,简单灵活,交互界面友好,其中产品都符合行业标准协议。并且已经与合作伙伴一同在物流、3C、电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行业、食药品行业等实现了尺寸测量、定位引导、信息识别、深度学习等功能。”随后他展示了DWS系统,其能实现读码、体积测量、重量测量,同时结合在安防监控里面实现整个流程的可视化。

而移动机器人系列产品则是聚焦场内物流,结合移动机器人的柔性化,融合物流信息,优化物流配置。海康将移动机器人分为潜伏系列、移载系列、叉车系列、复合系列、重载系列。例如海康在桐庐的生产基地,全部是机器人实现作业,货到人模式,实现了场内物流的自动配送。

海康推出叉车精度达到毫米级,能实现整个物料自动上下架,将无人搬运从递推式向高位货架进行发展,提高仓库利用空间。之后又展示了复合系列机器人,主要搭载机械手,实现散件物料的准确识别、灵活取探和无人转运。

海康机器人针对的是“刚需”,是利用机器人耐重体力劳动、可编程、可长期工作等特点,搭配信息识别系统,形成一整套完整方案,可以替代人类在仓储方面繁杂、重复的劳动。这样的机器人系统面对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功能相对单一,但成本相对低廉、维护相对简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固定及意外成本,是有很多制造企业、电商物流平台愿意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