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批3D视觉领域的入局者之一,埃尔森拥有硬件设计、视觉底层算法、点云算法、AI算法、光学、机器人运动学等专业领域的成熟研发团队,同时,在郑州、上海、西安、广州,设立四大研发服务中心,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全球300+知名企业认可。
完成A轮融资后,埃尔森紧接着又于9月初,发布了双目结构光3D视觉系统NANO系列,以期满足不同工况、不同施工环境下的使用需求,这也再度迎来市场的高度关注。
顺势推出全新双目NANO系列
一直以来,无论是传统工业机械臂还是风头正劲的协作机器人,“负载”都是首要考虑条件,因为负载决定了机器人产品的工作场景范围,以及用户所能获得的能效比高低。
而视觉系统作为关键零部件,其体积大小对机器人的有效负载也起到重要影响,为减少Eye-in-hand臂载安装对机器人有效负载的占用,并通过极致的体积压缩提升夹持具等其他相邻末端机构设计的灵活性,埃尔森全新双目NANO系列3D视觉系统便应运而生。
从埃尔森推出的新品来看,主要有两款,即AT-S1000-06C-S3和AT- S1000-04A-S3,主打小负载作业场景。该两款新品,为广大企业用户提供了光栅结构光及线激光结构光两种解决方案,满足差异化选型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常规工件的上下料、无序分拣、精密装配,也可引导协作机器人完成无人充电、无人加油、打磨、喷涂等众多场景,同时迎合了复合机器人轻量化、高灵活性的发展趋势,将更多的末端空间留给用户,让更多应用场景得以实现。
AT-S1000-06C-S3,外形轻巧,结构稳定适应性强。该款产品尺寸仅为145mmx91.5mmx51mm,重量为0.9kg,尤为适合搭配协作机器人臂载安装使用。同时,精度为±0.05mm@450mm,扫描时间为0.6s-1s,防护等级为IP65,抗环境光为60000Lux。
AT- S1000-04A-S3,具备抗户外高照度强光干扰能力,还能够适用远距离、高精度、全户外等广泛场景需求。参数方面,该款产品的尺寸为276mmx150mmx67mm,重量为2.1kg,精度为±0.5mm—±1mm,扫描时间为1s-2.5s,防护等级为IP65,抗环境光为110000Lux。
结构设计新升级
比起上一代小尺寸产品,埃尔森本次升级推出的全新NANO系列,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首先是在结构设计上,NANO系列不仅延续了前几代小尺寸产品——性能稳定、定位精准、故障率低以及高品质的显著优点,同时,也更加的轻量化和高集成。
(一)紧凑型设计
在以往的用户需求里,“小”“轻便”成为了共同的潜在诉求,但对于3D视觉厂商而言,想要实现“瘦身”却绝非易事。既要兼顾结构稳定、散热、精度、接口等方方面面,对于制造厂商的传感器设计和集成能力要求也非常之高。
为了实现完美“瘦身”,埃尔森从硬件设计、光学设计、电路设计多方面着手,不仅为NANO系列相机自重平均减轻30%,在尺寸上,也平均减少40%。
既拓展了机器人的使用空间,譬如在局促、狭窄的空间里,NANO系列相机能够引导轻型机械臂进行装配、涂胶、焊接等精密加工,又极大地为轻型机械臂提供了更充裕的负载余量和更宽松的末端执行器安装空间。
(二)双目设计
“双目结构”设计,搭配最优基线比设计,确保3D相机毫米及以下级别的成像精度,能有效抑制传感器类光学产品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温度漂移现象,降低温漂系数。埃尔森成熟的双目成像技术,可确保产品在0℃~5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不间断使用时输出精度不发生大幅度变动或出现不可逆的异变情况,保障用户现场生产流畅,减少反复的参数修正等人工干预,实现真正的自动化。
(三)稳定性设计
俗话说,高标准才能出好品质。不管是在选材方面还是产品的检测方面,埃尔森都有着一系列严苛的标准。为了确保每套产品的品质,出厂前都需要经过颠簸测试、抗振测试、电磁测试、高低温测试等30余项性能检测和长时间疲劳测试。
而在选材方面,NANO系列采用德国进口工业级光学镜头;在产品外壳上,自主CNC一体加工成型,经过防腐、耐磨、绝缘等多道表面处理和密封处理,防护等级达到IP65,能够满足各类工业现场的长时间使用要求。
从埃尔森披露的产品数据还可以看到,NANO系列产品平均使用寿命达5~8年,可以满足频繁移动的使用工况,同时能够轻松配合AGV/AMR等移动/复合机器人使用,可为用户持续输出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实现7*24小时连续作业,大大降低现场维保成本。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